药学服务网
-自贡药学服务网

糖尿病伴尿酸升高,高密、低密及甘油三酯异常防治指南

浏览数:124

一、概述

①尿酸: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。当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正常标准,没发生关节疼痛症状,这是处于高尿酸血症期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。在肾脏病变早期,血尿酸浓度首先增加,有助于肾病的早期诊断。正常值范围:男性0.18-0.44mmol/L、女性0.12-0.32mmol/L(酶法)

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:主要在肝脏合成,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。HDL-C水平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负相关,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生。HDL-C降低见于脑血管病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重症肝炎、重症肝硬化、甲状腺功能异常、尿毒症、慢性肾功能不全、严重营养不良、应激反应后;高TG血症往往伴有低HDL-C;肥胖、吸烟者HDL下降。正常值范围:1.041.55mmol/L(直接遮蔽法)

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:有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变而来。LDL-C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,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。LDL-C增多临床表现为IIa型或IIb型高脂蛋白血症,常见于饮食中含有过多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肾病综合征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、肝脏疾病、糖尿病、神经性厌食、妊娠等;LDL-C降低见于营养不良、慢性贫血、肠吸收不良、骨髓瘤、严重肝脏疾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梗死等。正常值范围:1.93.61mmol/L(两点终点法)

④甘油三酯(TG):是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,主要在肝脏合成。TG升高常见于糖尿病、肾病宗综合征、脂肪肝、肝病、心肌梗死、糖原累积症、SLE等;TG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肝功能严重受损等。正常值范围:0.56-1.70mmol/L(一点终点法)

二、防治方法

1、饮食控制

禁酒!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,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,易诱发痛风。

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,像花生,牛肉,猪肉,海鲜,如动物的内脏、沙丁鱼、金枪鱼,豆类及发酵食物等;鱼虾类、鲜肉、豌豆、菠菜等!避免吃炖肉或卤肉。

每日的饮食结构中,以碳水化合物为主,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,可选用精白米、富强粉、玉米、馒头、面条等。

多吃蔬菜,如白菜、黄瓜、胡萝卜、西红柿、桃、梨、苹果等低嘌呤的蔬菜及水果类碱性食物,少吃盐,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。

避免过度劳累、紧张、受寒、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

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

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,如青霉素、四环素、大剂量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。

少吃脂肪,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。

戒烟,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

多喝水,每日保持15003000毫升,少量多次喝完,以助尿酸排出。

2、运动锻炼

适量做有氧运动,有利于体内尿酸的排泄。例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、打太极拳、骑车、练气功等。

不宜剧烈、量大、时间长的运动,这样会让出汗增加,血容量、肾血流量减少,尿酸、肌酸等排泄减少

运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补水一定要及时、充足

3、常见药物治疗

药名

作用

常规用法用量

注意事项

阿托伐他汀

降低尿酸、LDL-CTG和升高HDL-C的作用

口服,一次10mg,一日一次(一日最大剂量为80mg)。

对本药过敏者,活动性肝病或不明原因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者、肌病患者、孕妇、围产期妇女及未采取适当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及哺乳妇女禁用。

非诺贝特

降低血清胆固醇,TG和升高HDL-C的作用。

普通片(胶囊):餐后口服,一次100mg ,一日3

分散片(微粒化胶囊):餐后口服一次200mg,一日一次。

缓释胶囊:餐后口服,一次250mg,一日一次。

微粒化片:餐后口服,一次160mg,一日一次。

对本药过敏者,肝功能不全、胆石症及胆囊病史者、严重肾功能不全、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儿童禁用。

别嘌醇

抑制尿酸合成,从而使尿酸含量降低

口服 成人常用量:初始剂量一次50mg,一日12次,每周可递增50100mg,至一日200300mg,分23次服。每2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,如已达正常水平,则不再增量,如仍高可再递增。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600mg

对本药过敏者,严重肝、肾功能不全者、明显血细胞低下者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
苯溴马隆

降低血中尿酸

片剂、胶囊:一日25-100mg,早餐后服用,同时可加服碳酸钠(一日3g

微粒型片:一次40-80mg,维持量为40mg,一日1次,早餐后服药,3个月为一个疗程。

对本药过敏者,肾小球滤过率低于20ml/min的肾功能 不全者、肾结石患者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妇女及哺乳妇女禁用。

备注:

若需加强排尿酸效果可采取的联合用药方案有:别嘌醇+苯溴马隆、别嘌醇+秋水仙碱。

若需加强降脂效果可采取的联合用药方案有:阿托伐他汀+考来替泊。